叶仁这动静搞得就像是《英雄儿女》里面的感觉一样。
电影里王成拿着步话机喊道:“我是王成!
我是王成!
有我在就有阵地在,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叶仁现在的姿势和王成也差不了多少。
一大波美国电影,诸如“钢铁侠系列”
,一个军火商把自己打造成钢铁战士捍卫美国权益;或者“美国队长系列”
,孱弱的普通一兵经过药物注射变成了无敌肌肉男痛殴纳粹;再或者是“复仇者联盟系列”
,若干超能勇士组团对抗北欧神话中的反派,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上天入地。
当我们的视野越来越被这些所谓以拯救世界为己任的“舶来英雄”
所占据之时,有人会问,我们的英雄在哪里?其实,我们的影视文艺作品也曾打造出众多本土英雄,而且是血肉丰满的堂堂正正的英雄。
电影《英雄儿女》所表现的那场保家卫国之战,唤回了那段烈火中的青春。
影片的故事太过经典,通过志愿军战士王成由重伤、重返前线直至壮烈牺牲的动作线和王文清与王芳从失散到团聚的情感线,表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历程,也展现了父女、兄妹之间的情感。
王成那句“向我开炮”
的豪言壮语,更是因为源自多位英烈的真实事迹,尤显震撼人心。
《英雄儿女》凸显王成的牺牲精神,进而抛出了“什么是英雄”
“谁可以成为英雄”
“我们学习英雄的什么精神”
等等问题。
影片通过扎实的情境铺垫和如何宣传英雄典型的种种细节回答了大家:为了祖国和人民舍身取义的志愿军战士王成必然是英雄,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普通劳动者同样也是英雄。
王成、王芳是英雄儿女,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女,中国人民本身就是一个英雄的集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雄儿女》的影像蕴含的思想性,使其拥有了跨越时代的不朽力量。
古往今来,英雄主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英雄共同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是孕育英雄、激发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感情与国家意志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土壤与内生力量。
没有英雄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缺少英雄主义文化的国度和民族更是诞生不了英雄的。
一直以来,我们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主旋律作品一贯注重将革命的英雄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有效结合,使受众不但欣赏了艺术,还领受了作品中提倡的精神,并依托这种有效结合激发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观的改变。
曾几何时,这种创作逐渐从“高大全”
走向“假大空”
,难免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而当下,某些作品又进入另一误区:要么是历史虚无主义恣意掏空英雄主义文化的历史根基,阻滞了其在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要么“解构英雄”
,误导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英雄的怀疑、误解、疏离,导致英雄形象在部分人心目中倒塌;再加上西方文化产品的咄咄逼人,于是本土英雄主义文化便受到外来英雄主义文化的严重冲击。
是的,总有一些人喜欢拿西方的“人性”
说事,而看不到我们这些英雄烈士身上曾经闪烁的“神性”
。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我们更应该通过大量的影视作品、通过更高妙的手法去展现各时期的人民英雄,从而在青年一代心中凝固“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