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蔓儿就答应了,她看的出来武仲廉还有话要说。
武仲廉很是健谈,先是和连守信闲话,问些他们今年的庄稼如何,每天都做些什么营生之类的话。
连守信都很谨慎地回答了。
“这蒜香花生,怎么以前没有出来卖过?”
武大老板最后问道。
“不过是几个孩子鼓捣出来,赚几个零花钱。”
连守信就道。
“武大爷尝了我们的蒜香花生,觉得怎么样?”
连蔓儿吃了一小块点心,突然开口道。
“自然是不错,否则我怎么会一买就是二百斤?”
武仲廉道。
“武大爷买这些花生,肯定不只是自家吃的了?”
连蔓儿又问。
“咱们东家除了这个酒楼,在县城里和其他镇上,还有些茶楼、杂货铺,炒货、干货铺子。”
武掌柜就替武大老板答道。
在茶楼和酒楼里,可以用蒜香花生做一道下酒的碟子,杂货铺,炒货和干货铺子里,有炒花生卖,自然也可以卖蒜香花生。
“武大爷生意兴隆,这二百斤花生可够卖几天的。
你也瞧见了,咱们两天就能做出二百斤蒜香花生来。
武大爷还需要多少,可以放心交给我们做。”
连蔓儿就道。
武仲廉要买蒜香花生,本来是无需要的这么急。
可他偏偏定下了时间的限制,其中自然是有缘故的。
无非是要看看,她们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做出足够多的蒜香花生,而且保持味道是一模一样的,并没有偏差。
武大老板特意每一袋子花生都亲自尝了尝,应该就是为了确定这件事。
现在连蔓儿按时交货,蒜香花生的生产能力和质量都有保证,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确立长期的供货关系了。
虽然蒜香花生制作起来麻烦一些,但是每斤都能赚八文钱。
在乡村人眼里,柴禾不用花钱,那些调料中,用的分量最多是大蒜,是自家出产的,而其他的调料用的分量并不多,可以说成本是很低的,不过就是多用些人力。
连蔓儿一家已经商量过,觉得这个钱可以长期赚下去。
武大老板与武掌柜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色。
连蔓儿立刻意识到,这两个人是有另外的打算。
“不知道这样的天气,这花生是如何弄干的那?”
武掌柜装作无意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