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得凭真才实学。”
连蔓儿就道“是不,哥?”
“考卷都是糊名的。”
五郎点头。
这个年代。
县试和府试,严格地来说,还算不得科举考试,只能算做科举考试的预备,也就是童生试,由地方官吏、知县和知府主持。
在县试这个阶梯,有的地方并不严格。
也有考卷不用糊名的。
但是辽东府下辖的各个县,县试的时候都非常的规范。
至于府试,更是与院试的规矩没什么差别。
考过了府试,就取得了童生的资格,可以去参加院试。
辽东府今年八月就有院试。
如果院试没有考过。
以后再接着考,也无需再参加童子试,只要直接考院试就可以了。
“幼恒哥考的咋样?跟你同去的那几个同窗考饿咋样?”
连蔓儿又问。
“幼恒哥也考上了,还比我考的好。
我那几个同窗……都落榜了。”
五郎就告诉连蔓儿道。
听说王幼恒也考过了,连蔓儿很是欢喜。
“幼恒哥没和你一起回来啊?”
连蔓儿又问。
“我和幼恒哥一起从府城回来,幼恒哥留在县城了,说要过了五月节才能回来。
幼恒哥还要留我在府城住一两天,我没答应。”
就知道家里盼我回来。”
五郎笑道。
“沈小胖说他也要考府试。
哥,你看见他没?他考的咋样?”
问完了王幼恒的情况。
连蔓儿又想起了沈谦。
“看见了。”
五郎点头“他也考过了,还在我前头。”
连蔓儿就有些惊讶。
“他启蒙的早,有底子。
现在教他的那位先生,听说是辽东府顶顶有名的大儒,就教他一个。”
五郎就道。
“你别看他在咱们家,跟咱们是那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