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守信纠结着。

孩子们不同意拿钱给四郎娶媳妇,是有着充足的理由的。

从感情上来讲,连守信也不想因为这件事让几个孩子不高兴。

可是,真看着四郎因为没钱娶不上媳妇,他又不忍心。

“爹,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救急不救穷。”

五郎就道,“老宅那边,不是没有这个钱,是不愿意花这个钱。

这是一方面。

再有,咱能帮的也帮了,咱不是给四郎找了个长久的活计吗?他要是干好了,再过两年,自己也能娶媳妇了。”

“我哥说的对。”

连蔓儿就接着道,“爹,咱以前是咋商量的,咱不就是烦他们好吃懒做吗?上一辈的无可救药,咱也没办法,可这小一辈的,咱不是得看看,给他们机会吗?咱给他们机会,是想让他们自力更生,堂堂正正做人,别学着上一辈的人。”

“帮着找了好活计,这已经是最好的法子了。

要给钱,那不是教他们跟他们的上一辈人学?”

“就是外面人讲究,也讲究不到咱身上。

这村里,谁也瞒不了谁啥。

他们够钱给四郎娶媳妇了,偏胡花滥费在别的上面,有钱舍不得拿出来,人家要讲究也是讲究他们。”

连蔓儿最后又道。

连守信听了几个孩子的话,半晌无语。

孩子们说的都是正经的道理,但是奈何奈何,连老爷子和周氏偏心,他无法让老两口子改了这个毛病,又不忍心看四郎因为老两口子的偏心而被耽误。

有一句俗话,说的是家,就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实际中,也确实如此。

在一个家庭里面,很多时候,不是讲是非对错。

比如说给四郎娶媳妇这件事,连老爷子做错了,可他就是不改。

可就因此看着四郎被耽误吗?一个家庭里面,有的人忍心,有的人就不忍心。

最后,就是那不忍心的人要出来挑起担子。

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家里面懂事的人。

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如果再摊上不讲理的人,那么通常就是懂事的人和心软的人来买单。

如今连蔓儿一家早就和老宅分开了,但是对于连守信来说,还是抛不开对爹娘和侄子们的感情。

某种程度上,连守信还是将他们当做是家人的。

“哎……”

连守信就叹气,一声接一声的。

“四郎有点不是那一家,要他是个上进的好孩子,那……”

张氏看看连守信,又看看三个孩子,就试探着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