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主张迎接回二帝,多是一些郁郁不得志之辈,多是在闲散衙门,朝堂之上,话语权不大。

边角料臣子;

这些臣子,在赵朴上台后郁郁不得志,原本身居高位,可是随着皇帝的更替,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人物边缘化。

此刻提出迎接回两位皇帝。

更多是为了刷存在高,提升人气。

而反对迎接回二帝,多是朝中的实权派,或是赵朴的亲信。

名声、人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大是大非上风。

与皇上保持一致。

话不能乱说,尤其是在朝堂上。

乱说话,轻则是丢官流放,重则是小命不保。

这些臣子们,朝堂上说得每一句话,都事先打了无数次腹稿,根本不会,也不可能乱说。

而一旦没有相好时,很少说话,沉默是金!

此时说得这些话,更多是代表了各自派系利益,各自立场。

迎接回宋朝这两位皇帝,虽然无法真正撼动赵朴的位置,但是却会生出很多的变故。

没有那个皇上,喜欢有太上皇站在身边。

只要是明智之辈,都不提及迎接回两位皇帝,这是给赵朴添堵。

当然也有例外…………

底下的臣子们,在争吵着,赵朴一边看着,一边思索。

“阴谋呀,阴谋!”

赵朴心中已经了然了一切。

无风不起浪,没有人兴风作浪,也不会有今天的波折,看来金人要动手了。

由于赵朴的刚硬态度,很多的投降派们偃旗息鼓,但是他们并未真正停息,而是采取各种手段开始渗透,开始改变。

而金军高层,也利用朝中臣子的异心,在关键时刻,提出了这个问题。

迎接回二帝!

若是前几年,没有人会提出这个话题,因为那时宋弱金强;此刻提出这个话题,却是意义重大,因为宋强金弱。

随着宋朝军事上的胜利,平时隐藏的矛盾,一些纠葛也是随着再现。

打完了外战,内战也开始了。

有些人,要借此打击政敌;有些人,要借此次上位;还有些人;要借此试探他的底线。

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而这个问题有无法回避,因为迎回二帝,直接关系着孝道。

在这个时代,皇帝犯下任何错误,都不算是错误,都有人去顶雷;百姓们、大臣们也会原谅。

可若是挂上不孝的名声,那没有人会顶雷,没有人会去背黑锅,反而是会名声烂大街。

“有意思!”

赵朴心中笑着,这对他来说是一次危机,可也是一次机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