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和尚自称来自韶州府曹溪宝林禅寺,法号惠能。
夫妇俩曾听过往商人说过惠能禅师的奇闻逸事,知此人乃一得道高僧,于是好茶好饭相赠。
并向惠能禅师诉说起昨晚奇异之事,请求一解。
惠能禅师问及张九龄的年纪、籍贯后,捻起佛珠,掐指一算,然后哈哈大笑,道:“大魁天下之人必有鬼神庇护也。
此子日后必会大富大贵,前途不可估量也!
两位施主乃是有缘之人,能与大贵之人相处一屋,日后定能沾到福气,也算是有福之人呀!”
原来,张九龄乃天上文曲星君下凡,从小到大都有鬼神相随相助,每遇难事,都能化戈为帛、化险为夷。
当九龄到县城表哥家借读,遭到表嫂算计,陷入困境之际,附近的五只鬼闻风前来相帮,执扇拂之,使九龄安然入睡,度过难关。
李氏听完惠能禅师一番解说之后,想到自己鸡肠鸭肚,用计为难九龄时,顿时满脸愧疚,后悔不已。
不久就辞去租客,打扫干净厢房卫生。
农忙假结束后安排九龄住进了宽敞通风的厢房,以后每天好生招待,敬为上宾,为九龄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休息环境。
张九龄果然不负重望,后来进士及第,一朝成名天下闻,之后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帝国宰相,成为一位安邦治国的栋梁之材……”
“爱卿,虽然鬼神之说不可信,但是我怎么总听着这个张九龄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人物呢?”
当然了,他可是几十年后的唐朝宰相!
不过现在还没有出生呢……刘玉泽想到,然后冲李世民拜了一下:“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是岭南之地照样有可以安邦治国的人才倒是真的,如今虽然我们大唐虽然完善了高考制度,但是录取的人还大多都是北方和关中之人,南方的人录取的不多,而岭南之地更是没有实行这种制度,陛下,我觉的咱们应该向故事里的那个皇帝一样,应该进行岭南的开发了,您觉得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岭南之地向来被认为蛮夷之地,殊不知当地人民淳朴善良,乐于教化……也是时候让岭南的百姓也感受到我大唐朝廷的温暖了……到时候朕的民心指数应该还能上升一点……”
“陛下,办这个可不是为了您的民心指数……只要您把国家治理好了,百姓幸福了,民心指数自然而然会上去……”
“朕知道,朕知道……嘿嘿,爱卿啊,岭南之地的开发我看没有人比你更熟悉了,爱卿就辛苦一趟,去岭南之地旅个游吧?”
“为什么又是我!
!
我不去……”
“回来后就和质儿成亲怎么样?”
李世民诱惑到。
“陛下,你对于一个现在还需要讲故事的小女孩能有什么想法吗?”
“嘿嘿嘿,不管如何,质儿朕给你留着,至于岭南之地,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
“随便我改?”
刘玉泽问道。
“随便改!
只要不改朝换代就行……”
“呵呵,这我可不敢……”
刘宇泽心头一动,岭南可是个好地方啊……要是自己也在南海画上两个圈,能不能像后世的领袖一样,圈圈变金山呢?
(八千更新送上……这一大章本来打算明天发,但想了一想还是今天就发出去吧……明天儿子去医院复查,顺便进行儿童保健,就先不更新了,也容我好好想一想开发岭南的事情,周一开始恢复以前的日更万字,同时谢谢大家的支持~~刚才看了一下,二十天以来只更新了十五万字,主要是最近诸事不顺,妻子病了孩子病,一周最起码有两天都在医院里……距离目标还比较远,继续努力吧!
!
谢谢大家看我罗嗦了这么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