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于其座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当时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佛教禅宗祖庭之一,少林武术发源地。
少林寺因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之说。
据说在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所有,唐朝以来,唯有少林寺可以拥有兵器和武僧,并有大批弟子,在中原武林占据首要位置。
嵩山少林寺设有武僧院,武僧院秉承“佛度有缘人”
的禅宗佛理,打破少林功夫传内不传外的旧规,不拘一格,沿袭传统的师父综合考核弟子的方式传授,每师只带8至15人,言传、心授、手把手授艺、因材施教、逐一雕刻、严进严出、艺成方能下山。
明初少林寺在经历战乱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洪武时,凝然改公出任少林寺住持,“力谋兴葺”
。
他主持修复了被毁的殿宇、僧堂、寮舍等,数年之间,“四众云集,万指围绕”
。
之后,少林寺法堂、禅堂、初祖庵等也相继得到重建和修复,少林寺逐渐又恢复名刹风范。
少林武术的发展也进入一个空前繁盛的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少林武术体系。
如少林棍法扬名于世,洪转、洪纪、广按、宗想等棍法大师更是名扬四方。
不仅棍术,十八般兵器也在明代得到长足的发展。
明朝河南省府是开封,由河南巡抚为最高长官。
明代的河南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中心。
这里水陆交通发达。
政治上是藩王重镇,商品经济发达,经济实力全国处于前列。
在北方处于第一,进士数量处于全国第四。
习武之人自然也多。
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河南嵩县离少林寺也就二百来里路。
嵩县有一个武林村,住着大大小小几百户人家,之所以叫武林村,因为这里的男人大多数会武术,尤其是男孩长到六七岁就会被大人送往少林寺习武,经过武僧院层层筛选,十有七八会被淘汰,剩下的留着。
先干二年苦活,能熬下去的就可以成为少林俗家弟子,正式拜师习武。
当然,那些没有选上的孩子回村后也有不少人和父辈们学习,什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刀枪棍棒,也学得像模像样。
许多人成年后出门闯荡,有加人军队的,也有搭班子办武馆的。
反正只要听说你来自嵩县的武林村,就认为你会武术,甚至连女孩都会比划两下子。
所以有“娶女不娶武林女”
的说法,被媳妇给打趴下,丢不丢脸呀。
武林村有一户姓岑的人家,当家人岑威涌曾在少林出做过俗家弟子,拜师于武僧院的师傅惠圆为师,功成艺就回到村里娶妻生子,生有一儿一女。
由于岑威涌武功高强,为人又豪爽,在村子里很有威望。
女儿岑玉瑛长的如花似玉。
但性格像男人,也跟着父亲学过武术。
岑玉瑛学的是辫子功。
这要源于她头上那条粗黑油亮大辫子,生下来就从来没有剪过没。
后来长有一米半,抓在手里沉甸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