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县靠近北海国,也毗邻徐州的琅琊国,是齐国极为重要的边境重镇。

恰是因为广县地利位置处在边境,人员复杂,黄巾贼聚集,贼匪丛生。”

“齐国最主要的黄巾贼,都聚集在广县附近。

本相搬迁治所,就是要调集兵力,以最强的力量,解决齐国的黄巾贼,让百姓不受黄巾贼的侵袭,让百姓能安居乐业的过日子。”

刘枭侃侃而谈。

他的声音洪亮,清晰传入周围百姓的耳中。

百姓对黄巾贼极为痛恨,一听刘枭搬迁治所的理由,竟然是为了剿匪,顿时觉得刘枭搬迁治所理所应当。

“刘相,搬迁治所是正确的。”

“支持刘相剿匪。”

“剿灭齐国的黄巾贼,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刘相,不要被影响了。”

……

周围百姓,纷纷开口。

刘枭听着百姓的喊声,嘴角噙着笑容。

糜竺安排的探子,已经渗透到临淄。

他刚才的一番话,得到百姓附和,引起百姓共鸣,也是有人引导。

刘枭抬手下压,周遭又安静下来。

跪在地上的裴禺等人,此刻却是眉头皱起,一颗心沉了下去。

公孙飚心中暗叹,裴禺等人聚众阻拦,是给刘枭做嫁衣了。

他们之前在国相府,阻拦刘枭搬迁,就被刘枭算计了一番,最终他、叶薛和杜质,不得不联手处理搬迁事宜。

如今,裴禺等人成了刘枭的刀。

刘枭面色肃然,继续道:“第二,本相要搬迁到广县,是为了齐国的百年大计。”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师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是一国的根本。

想让齐国长盛不衰,就不开人才的培养。”

“临淄城内,没有这个条件。

偌大一个临淄,没有名扬天下的大儒坐镇。”

“然而,广县不同。”

“本官有幸,拜大儒郑玄为师。

本官在广县时,和家师畅谈。

最终,他老人家认为广县不错,在广县创建书院,招揽学子,传道授业。”

“不仅如此,家师也会号召天下的名儒前往,一同教导士子。

不管是世家弟子,亦或是寒门子弟,都有机会到书院就读,都能接受大儒名士的教导。”

“可以预见,十年二十年后,齐国必将涌现出无数的人才。”

刘枭一副正义凛然的神情,说道:“为给书院保驾护航,本相才决定搬迁治所的。”

第二个理由一出,百姓沸腾。

不管百姓的孩子天资如何,只要有一线机会,百姓就觉得看到了希望。

最重要的是,刘枭说寒门子弟也有机会,所以百姓激动。

裴禺等人,心头呜呼哀哉。

这回亏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