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转身对何我思道:“抓紧点,把事情办了。

免得到时候,嫂夫人显怀了,面子上须不好看。”

一句话给何我思说的满面涨红,全身的气血似乎都上了脸,略带激动的哆嗦着道:“李先生,别误诊吧?您别误会,我这不是怕空欢喜么?”

“你是对自己没信心吧。

我亲手治的病人,我心里有数。

不过话说回来,还得节制一点。”

这一下何我思放心了,激动的手舞足蹈,不知该说点啥才好。

老景才一旁鼓掌笑道:“今天就冲李医生的圣手妙断,算是大大的赚到了。”

苒姐有点羡慕,跃跃欲试的看看丈夫,发现他没反应,主动伸手道:“李医生,给我看看。”

李成蹊也不客气,抬手搭脉,不过片刻便道:“可有纸笔。”

庄慕思笑着起身,去了隔壁,出来时手上多了文房四宝,放在桌面上:“只有这个。”

李成蹊只是一眼便道:“无妨!”

说着动手打开砚台,庄慕思笑着拿起墨:“我来吧!”

“也好!”

李成蹊一副习以为常的架势,拿起笔来捻了捻笔尖,笑道:“上好的兔毫。”

老景笑着问一句:“李先生还懂这个?”

庄慕思淡淡道:“李先生自然是懂的,不说文房四宝了,就算是茶道,在先生面前,我也不过是班门弄斧一般。”

李成蹊听了摆摆手:“茶没什么好说的,这东西的本质就是用来喝的。”

老景凑趣道:“不对啊,上回去东瀛考察,随行的翻译可是一通好吹,儒学正溯、隋唐文化皆在东瀛。

要想见识正宗的,还需东渡。”

“无稽之谈!

隋唐茶道湮灭,不在文化传承,而在前人找到了茶叶的正确喝法。

按照隋唐的喝法,这茶叶制成饼子,然后碾碎了,往里加一堆的佐料煮着喝,大家觉得这种喝法喝的是茶么?至于儒学,东瀛学的是阳明先生传承,那都是什么时候了?按照这个逻辑,阳明以前,我中华无儒咯?要我说啊,周边小国,学点皮毛,就当宝贝似得藏起来,不足为道。”

李成蹊不紧不慢的说着,庄慕思的墨也备好了,沾了沾磨,举笔稍稍一顿,落笔便是行云流水,端端正正的一笔小楷,走的还是竖行的格式。

一副药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一笔字却人人各有看法。

老景摸着下巴,看了好一会才小心翼翼道:“笔锋锐利,力透纸背。”

何我思不是很懂,决定藏拙,身边的江水云却道:“这字一般大小,真不容易。”

李成蹊对这些评价不置可否,放下毛笔,吹干墨迹,递给苒姐:“照方抓药,吃三幅看看再说。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年轻的时候为了事业,不爱惜身体,亚健康的时间太久,容易落下一些隐疾。”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苒姐连声谢谢,小心翼翼的收起药方来。

心里对李成蹊的感激,又多了一分。

年轻时不知道爱惜身体这话,其实另有说法,别人听不懂。

一直没说话的庄慕思突然道:“李先生这笔字可不简单,锋芒内敛,入木三分,不越矩。”

李成蹊闻声呆了一下,扭头看看这个一脸平静的女人,出乎预料的成为现场看懂自己的人。

李成蹊的反应,落在他人的眼里,自然明白原因何在。

“满堂三千客,知己唯一人。”

老景叹息了一声,自嘲道:“惭愧,惭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