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哭着求她喝药,她从来不肯。
只在皇帝与皇后来看望她时,偶尔喝一碗。
太平三年的秋天,庐陵王高朏出宫开府,小简、小钱和银杏都跟去王府服侍了。
偌大的昭阳殿,只剩了绿萼姑姑一人。
我整日整夜守在病榻前,也不去上学,也不回听雪楼。
她问我,怎么不回去?
我抱着她哭道,母亲早就不要我了,我就在这里,哪也不去。
绿萼姑姑也哭了,奴婢也在这里陪着娘娘。
她拉着绿萼姑姑的手说,这一生错得太尽,到头来还有你们陪着,上天待我不薄。
又摸一摸我的额发,我在宫外藏了许多火器,都留给你。
我问,姨娘怎么会有火器?
她微微一笑,太宗皇帝赏赐的。
不是说你抓周的时候抓的都是铅弹子么?旁的留给你,你也不喜欢。
还是火器好。
你可以带着它们去西北、河北、江南、岭南。
海阔天空,任你遨游。
这样的人生方才有趣,就像你华阳姐姐一样。
对不对?
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我面前提到父皇。
我忽然想,倘若她真的嫁给了我的父皇,生下了我,那也是很好的。
我点点头,姨娘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珍惜那些火器的。
绿萼姑姑又问,可要奴婢去请陛下过来么?
姨母说,不必。
后来绿萼姑姑哄我去睡觉,清晨醒来,但闻丧钟激越。
声声钟鸣中,过去的一点一滴在胸中激荡成海。
太平七年秋,皇帝要将十六岁的真阳姐姐送去回鹘和亲,嫁给回鹘的录晟可汗。
母亲在听雪楼哭得死去活来。
我鼓起勇气对母亲说,母亲不要伤心了,让我去吧,我不怕嫁去回鹘。
母亲忘了哭泣,呆呆地说,可是你只有十四岁。
正月我就及笄了,也不过差几个月而已。
我去,于国于家,都是最好的。
母亲还要再说,我止住她,我和真阳姐姐争东西的时候,母亲总是说要尊重姐姐。
这一回就让一让我吧。
母亲顿时没了主意,又开始大哭。
我当即命人准备纸笔,写了一封请求和亲的表奏。
第二日,皇帝准奏。
我忽然记起许久以前,姨母曾在这里给母亲讲过唐朝太和公主的故事,她说,将士的故事便是和亲公主的故事,公主为免除边境战事委身戎虏,将士为搭救公主奋不顾身。
于国家来说,本来便是密不可分的。
也不知我大昭会不会有搭救我回朝的大将石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