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不此务:即不务此。
可而:相当于“可以”
。
⑨不此事:即不事此。
⑩不相分:“不”
字误衍(像陶鸿庆说)。
分,分给。
(11)不能得贤名之:指获“桀”
、“纣”
恶名。
谥法:贼人多杀曰桀,残义损善曰纣。
(12)关龙逢(péng):夏桀之臣。
传说夏桀暴虐无道,关龙逢极力劝谏,被桀所杀。
王子比干:殷纣的叔伯父(一说纣的庶兄)。
传说纣荒淫暴虐,比干犯颜强谏,被纣剖心而死。
要:古“腰”
字。
领:脖子。
争(zhèng):诤谏。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诤”
。
【译文】
严寒到了,人民就开始追求温暖;酷暑临头,人民就要奔向清凉之地。
因此,人民没有因定的居处,他们总是聚集在可以看到利益的地方,离开那些没有利益的地方。
想要作天子,对于人民奔走的原因不可不仔细察辨。
如今的人世,寒冷到极点了,炎热到极点了,而人民之所以不奔向谁,是由于天下君主所作所为都是同样的坏啊!所以,想作天子,他显示给人民的不可不与此有区别。
如果君主的言行与暴乱之君没什么不同,那么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会趋附他。
如果人民不趋附谁,那么,成就王业的人就不会出现了,暴君就庆幸了,人民就绝望了。
所以,在今天的世上如果有仁义的人在,不可不勉力从事这件事;如果有贤明的君主在,不可不致力于这件事。
贤明的名声与不肖的名声全是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不能由别人给予,这就象命运不可更改,美恶不可移易一样。
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能遍害天下的人,但是却不能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
关龙逢、王子比干能以死谏诤其君王的过错,却不能给他们争得好名声。
名声本来就不能由别人给予,它只能是遵循一定的途径获得。
季春纪·尽数
【原文】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①,故精神安乎形②,而年寿得长焉。
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③。
毕数之务④,在乎去害。
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⑤,五者充形则生害矣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