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正书觉得一点都不多,现在“京华报社”

从他这拿钱的人,已经是十多个了,一个月下来,人工都超过三十贯钱。

再加上纸张,雕版,油墨等等费用,一个月支出一百贯,那是很正常的。

如果广告费不收贵一点,怎么养活一个报社,怎么让报社健康发展?

张正书可不是这时候的宋人,讲究有利可图就做。

在他看来,如果报社只是小打小闹,他就没必要再办下去了。

曾瑾菡也有点震惊,虽然她家的丝绸销售一向很好,但一个城市一个店,想要一个月赚一百贯,也是勉勉强强的事。

这时候,郑时弼连忙递上账本:“小官人,这是今日报纸发行的量,已经超过了五千份……”

张正书点了点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雕版太慢了,能五日出一期报纸,已经很不错了。

日报办成了周刊,张正书也是无奈。

不过这样也好,日报的时效性太差,一天之内卖不完,那就烂在手里了。

周刊的话,起码还能卖几日。

“汴梁城里的反响怎么样?”

张正书关心的是汴梁城文人的反应,因为他第一次用白话文叙事,把叶弘泽不指名不道姓地点了出来,只是写着“叶衙内”

而已。

但汴梁城里姓叶的衙内有几个,更何况又好色的,其实目标就很明确了。

要怪就怪这个叶衙内,比先前的张正书还要纨绔。

先前张正书也不过是狎妓出游而已,他直接去调戏良家妇女了,“声名远扬”

之下,汴梁城百姓很快就对号入座了。

可以说,这一期的《京华报》对叶弘泽的打击,是全方位的。

汴梁城百姓,也痛恨这类型衙内很久了。

人性嘛,都是喜欢看八卦,特别是官二代的八卦的。

于是,仅仅一个下午,第二期的《京华报》已经卖出了五千份。

当然,这个成绩不能和第一期相比,毕竟第一期是沾了李师师的光。

毕竟是千古第一名妓,李师师的光环太厉害了,厉害到直接把《京华报》的销量都拉高了不少。

甚至在《京华报》刊印了两万份之后,还不时有人到“勤卷堂”

询问,有没有那一期报纸卖。

见有利可图的陈掌柜,还加印了不少,直接摆在“勤卷堂”

卖哩!

张正书也不管,因为“勤卷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