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治理黄河,是不是要开始修运河?最起码,要分流吧?这样一来,又是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大工程。

如果可以,张正书打算包下这个工程,然后收过路费。

当然,第三步是很难实现的。

因为修运河所要的花费绝非少数,少说也要过千万贯。

如果张正书没能把银行建起来,单凭“大桶张家”

的财力,根本不够看。

“……一旦我的计划得以实现,那么百姓就不用再被束缚在土地上了,而地主也会转过头来好生对待佃户的。”

张正书笑道,“如果天下再多几个工厂,那么农和工就足以养活大宋万万人口了。”

曾瑾菡被张正书的计划吓到了,良久才说道:“郎君要做这等大事?”

张正书心道:“更大的事你都不知道啊!

资本一旦得到积累,商业一旦形成到某种规模,就是要吃人的!

估计,到时候大宋就算不想打仗,也要被资本倒逼着和邻国开战了!”

当然,这些话张正书是打死都不会说的。

说出来没人信不单止,还会让计划就此落空了。

“生产力即是国力!”

张正书端起酒杯说道,“等大宋的国力可以碾压周围敌国的时候,那么自然会四海归心了……”

心中却补充了一句:“只是这个计划,没有个几十一百年根本实现不了啊……”

曾瑾菡听着听着,突然笑了:“郎君有如此才情,真该去做官才是……”

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做不得,做不得。

一旦做了官,这事就做不成了。”

一想到朝中那些文官不断扯嘴皮子,半点实事不做的模样,张正书就没理由一阵厌恶。

这也是儒学的错了,培养了一大堆哲学家,动手能力却低得令人发指。

大宋的取材制度也有问题,专门录取一些文章写得花团锦簇的文人。

要张正书说,这顶个屁用。

只会清谈,让他们去治理地方看看?不被胥吏玩得团团转,就是自己都弄不清经济和民生。

大宋就是因为太多这些不干实事的官,才会形成的冗官。

要张正书去做他们当中的一员,张正书还不乐意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